“不支持也不反对”是中立吗?对同性恋态度结构的心理测量学初探|酷学研究⑤

同小语 同语II





青言计划”是由同语发起的共学社群,支持有志于多元性别研究的青年发展。


酷学会”是青年学生、学者展示自己多元性别研究的平台。研究成果经投票后,获得奖励与认可。“酷学会”旨在增进青年多元性别研究者社群的相互了解和交流,展示和促进本土多元性别研究论述。



2022年底,第二届青言“酷学会”于线上成功举办。三场直播中,10位青年研究者展示了自己的研究,同青言导师青年学者公益人评议嘉宾交流,并回应了现场大众学术评审提出的问题。


【点击查看第二届酷学会“我最欣赏的学术公演”榜单公示】


2023年3月起,同语公众号陆续发布第二届酷学会的精彩内容回顾,敬请关注。每期回顾末尾都设置了读者投票通道,欢迎大家留下反馈!



在互联网和日常生活中,这样的表述屡见不鲜:“我对同性恋不支持也不反对。”然而,人们表面上“不支持也不反对”的中立,是真正的中立态度,还是“另有隐情”呢?本期酷学研究,将通过心理测量学方法,尝试回答这一问题。




中立真的中立吗?对同性恋态度结构的心理测量学初探


研究者:正正




安徽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


研究兴趣:中国文化心理学、应用心理测量学



【引言】


我们在互联网上经常可以看到对同性恋态度的两极化讨论。对同性恋持积极态度者往往表现出支持、宽容和多元的价值观,提倡爱情不应当受到性别的挟制;而同性恋的反对者则从道德、法律、公共卫生、家族继承、社会文化等角度提出批评的观点。与此同时,还有一种态度表现出对同性恋这一社会现象的中立。常见的言论是:「我对同性恋不支持也不反对。」


评价空间模型(Evaluative Space Model, ESM)认为积极态度消极态度是相互独立的,而中立态度是一种漠然的状态。当人们缺乏强烈的积极态度或消极态度时,即为中立态度。


虽然测量同性恋态度的工具已经有很多,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1)同性恋态度结构尚不清楚。一些学者将态度大致分为积极态度和消极态度,忽视了中立态度的存在;


2)量表在早期缺乏与同性恋者的深入沟通,与同性恋者的真实生活有所不同;


3)有些量表开发较早,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量表可能无法适应当前的社会。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希望开发一个新的量表来测量公众对同性恋的态度。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EFA)、验证性因子分析(CFA)和网络分析来探讨态度的内部结构。然后对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并在不同性别下进行不变性检验。



【方法】


测量工具


同性恋态度量表采用李克特六分制,1 =非常不同意,6 =非常同意。分为三个因子,分别是积极态度(11)、消极态度(13)和中立态度(5)。研究中使用的第一个版本有30个项目,调整为29个。本研究中的Cronbach's α为0.944。


*Cronbach's α: 克隆巴赫系数,又称alpha信度,是检视信度的一种方法,由李·克隆巴赫在1951年提出。它克服了部分折半法的缺点,是目前社会科学研究最常使用的信度分析方法。



参与者


使用样本0进行焦点小组访谈(含同性恋与异性恋),结合访谈内容生成初期条目池。样本1进行预调查,以了解条目的可理解性并收集参与者的反馈。样本2用于项目分析和EFA,目的是筛选出合适的项目,找到初步的因子结构。使用样本3进行网络分析、CFA和性别不变性检验,以验证上一步的因子结构,确认其在不同性别中的测度,见表1。




数据处理


使用SPSS对数据进行整理,删除缺失和不认真作答数据。使用JASP进行项目分析、因子分析、网络分析等。使用Amos进行多组CFA。



【结果】


条目分析 

Item Analysis


条目分析结果表明:除item29外,其余条目具有合适的相关性(r>0.3)和区分度(p<0.01)。



探索性因素分析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EFA)


KMO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支持因子分析(KMO=0.936,χ²=6384.273, df=406, p<0.001)。碎石图(图1)结合平行分析结果表明量表可以被划分为3个因子。所有条目的因子载荷均大于0.4,见表2。




验证性因素分析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CFA)


CFA拟合指数为:χ²/df = 2.511, RMSEA = 0.069, CFI = 0.910,NNFI = 0.943, TLI = 0.902, IFI = 0.910。我们认为一阶三因素结构可以很好地解释对同性恋的态度。另,AVE>0.478,CR>0.847,说明量表具有可以接受的聚合效度。


多组CFA从形态等价、负载等价、截距等价、残差等价对男性和女性的数据进行嵌套,发现该量表在不同性别之间具有不变性。



网络分析

 Network Analysis(NA)


基于EBICglasso的网络分析法对样本3中各节点(条目)之间的关联进行检验,如图2所示。图中NEG、POS、NEU分别表示消极态度、积极态度、中立态度,数字表示条目序号。蓝线表示正相关,红线表示负相关。边越粗,两个节点之间的关联越大。三种态度形成了不同的聚落。中立的态度更接近消极的态度。




相关分析

Correlation Analysis


如图3所示,积极态度与消极态度负相关。中立态度与消极态度正相关,与积极态度负相关。




【讨论】


1.对同性恋的态度是一阶三因子结构

心理测量学结果表明:人们对同性恋的态度是一个一阶三因子结构,包括积极态度、消极态度和中立态度。


2.中立态度偏向于消极态度

在相关分析中,我们发现中立态度与消极态度关联更紧密。中立态度与消极态度之间为何会存在紧密的联系呢?我们在网络分析中能够找到可能的答案:消极态度节点中的NEG13(同性恋离我的生活很远,我没什么感觉。)与中立态度簇最近,见图2。



评价空间模型认为中立态度的产生可能有两种原因:其一是对于态度对象的中性体验,即不喜欢也不厌恶的低激活状态;其二是则是积极体验和消极体验同时激活的复杂状态产生的矛盾态度(Norris et al., 2010)。前者的体验由于没有激活积极和消极的评价过程,会产生中性的态度,在双相态度量表上处于中等水平;而后者,更多样化的体验由于积极和消极的评价过程的共同激活,会产生更加矛盾的态度,在双相态度量表上同样处于中等水平(Cacioppo & Berntson, 1994)


3.群际接触或是影响态度的关键

在积极和消极态度网络的边缘,我们也看到了更多与社交或朋友相关的条目(例如NEG8:如果发现朋友是同性恋,我会渐渐疏远他。)。我们猜测:与同性恋者的接触会影响个体对同性恋的评价。群际接触理论认为较少的群际接触则可能导致群际偏见,而群际接触可以改善人们对同性恋的态度(郭凌风 等, 2021),群际接触为获得新信息和澄清错误信息提供了机会 (高承海,万明钢, 2018)


4.局限与展望

从内容局限上来看,尽管我们在条目描述中已经非常接近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中立态度的表述,但是我们仍然未能区分以下三种态度:接触充分信息的中立态度、高积极-高消极双相激活态度、冷漠态度。因为它们在中立态度量表里的表现是相似的。从方法局限上来看,我们仅基于经典测量理论对量表的心理测量特性进行检验,后续研究可以继续使用项目反应理论加以优化,例如基于量表难度、区分度和信息函数峰值对条目进行筛选,结合项目特征曲线形态加以评估等。



【结论】


• 本研究基于因子分析和网络分析编制了同性恋态度量表,包含3个因子,分别为积极态度、消极态度和中立态度;


• 该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结构效度、聚合效度;


• 该量表具有性别不变性,即在男性和女性之间具有同等的测度。


图源|知乎



【嘉宾评议】


大黄


临床心理学硕士,心理咨询从业者


在心理相关的实践过程当中,中立态度确实是非常值得去研究的一个话题。可能大家也会感觉到,如果去问我们周围的人对于LGBT群体的态度,你会发现极端的部分是比较少的,更多在中间部分。这跟我们的文化本身也有相关性。当然细分就可能有很多种类型,但是总的来说,大家会觉得好像不关我的事,漠然的态度更为常见。


但这个态度本身,和态度所影响的一些比较外显或内隐性的行为,它会怎样去影响到LGBT群体在社会中的生存体验,其实是蛮复杂的一件事情。


比如,我们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一个LGBT来访者,ta可能会比较多去提到,周围人所谓的中立态度,在ta的实际体验里比较偏向于消极态度:隐隐的一些否认,不支持,冷漠,断开连接的部分。这些态度会在情绪水平、自伤自杀、绝望感,还有包括缺乏社会支持上会给ta们比较大的影响。我很遗憾这个研究现在被暂停,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值得继续往下研究的项目。包括在中立的态度之下,有一些质性研究也是可以做的:声称“中立”的人,ta可能也会有不同的内在信念,比如不敢表达对这个事情的真实看法,不敢表达支持,或是不敢表达反对,害怕表达出来后受到抨击,最后呈现出来的是冷漠的不关心,“我不支持也不反对”。



如果能够把“中立群体”里不同的信念挖掘出来,它本身就会很有意义。以前我所参与的LGBT小组,有一个重要目标是做一些面向社群以外人群的科普和宣传。但是当时遇到很大的阻碍,就是不知道要往哪个方向去做。我们会觉得很多在中立标签下的人群是不了解LGBT的,但是从反方向来看,作为LGBT群体,有时候我们其实也不太知道非LGBT群体在想什么,什么东西可能是ta们更关心、了解和好奇的。这是当时我们遇到的一个很大的阻碍。所以我觉得,如果能往下做这部分的质性研究的话,对于整个社群的宣传科普工作会有很大帮助。


另一个我很关心的问题是,正正你们做了一个在不同性别下的不可变性的研究,然后发现确实在不同性别里(的中立态度)是一样的。我会好奇,在不同文化下会产生一个什么结果,我在想,可能在其它一些文化下,也许这些因素的分类,或者说其它更细节的变量也会出现一些区别,包括量表最初的条目可能也会有所变化。




【现场问答】


1.

提问:非常好奇数据收集的过程中如何解决社会期许偏误?反对者可以潜意识回答中立,结果也间接证明了这一点。


正正:首先,*社会赞许性*问题,我们用了一套社会赞许性量表来控制相关,也有测谎题。但是我们用的是简版的社会赞许性,就比如说一些问题是,“我从来没有撒过谎”,或者是“我对所有的陌生人都很亲密”,用这一类的问题来控制社会赞许性。如果在这些问题上表达的水平比较高,说明其有比较高的社会赞许,那这一类的数据会被排除在分析之外,只会保留剩下的数据用于分析。


*社会赞许性(social desirability),是指某一行为是社会一般人所希望、期待、接受的。大多数人越喜欢的行为,其社会赞许性也越高。

*社会期许误差,是社会科学研究的词汇,受访者为了令人产生正面印象,倾向在调查中以不实意愿取代其真实意愿,以符合社会期望。


其次,提问中提到的,反对者可以潜意识回答中立,对。这篇文章其实还没有做完,它还有非常大的空间值得做,但是条件不太允许。我整个研究后面还有一个,对不同类型的人进行了分类。反对者也有不同的类型。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有些人在积极态度和中立态度上的表现水平都很高。因为我们已经通过分析得到了一个结论,中立态度它本身代表的是一种消极。如果一个人在中立态度和积极态度上水平都很高,那我们可能会把这种人打上一个标签。不同类型的人,在三个维度(积极、中立、消极)上的表现会有所不同,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ta在潜意识回答中立。


除此之外,我们还设计了一个实验,但这个实验还没有做成。这个实验叫*双重态度模型*。人除了有外显态度以外还会有内隐态度,我们所说的外显态度是通过公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体现的,是受访者通过量表回答的。内隐态度是内心里的,不会跟别人说的态度。


内隐态度的测量在心理学上有一个范式,IAT范式,叫做内隐联想测验。它的原理比较简单,比如同时在屏幕上呈现一个图片,图片上有两个男生在接吻,然后突然呈现两个词,愉悦的,恶心的,让你在尽可能快的时间内进行选择。你选择了消极或是积极的态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选择的时间,也就是你用了多久时间来加工这件事。我们认为,如果你选择一个与内隐态度相反的词,因为你的脑子里要纠结那么一下,所以需要的加工时间更长。我们最后分析的是你的反应时间,然后通过这个时间来判断你对同性恋者的态度如何。如果你对同性恋者积极的态度加工的时间很长,有可能是因为你的内心并不是真的这样想的。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控制潜意识层面的因素。


*双重态度模式理论指出,个体对同一态度客体可能同时拥有两种不同的态度,即双重态度:一种是自动化的、内隐的态度——内隐态度,另一种是被意识到的、外显的态度——外显态度;态度改变时,个体由旧态度A转变为新态度B,但A仍留存在记忆中,潜在影响着人们的认知行为,形成双重态度,也就是说,过去积淀下来的无意识痕迹或许会潜在影响人们对社会客体的情感倾向认识及其行为。


图源|《观点 | 「不支持也不反对」:一个不存在的中庸地带》



2.

提问:漠然的人可能会倾向于不参加研究?


正正:是这样的。我们一共四个被试群体,其中有一个样本是互联网样本,确实会有这种偏差。但另外一个样本是纸质样本,当时是通过学生会,团学组织下发的问卷,所以不存在这样的偏差,ta漠然也得写,这个拒绝不了。




2023年,同语公众号将陆续发布第二届酷学会的精彩内容回顾,敬请持续关注酷学会系列推送。在每篇推送的末尾,还将开启读者投票通道,欢迎大家留下对研究内容的反馈!⬇️



说明:投票时间为7天!4月20日凌晨截止。读者投票结果将在全部研究回顾发布后集中展示,希望各位读者朋友积极参与!


编写|正正,桂鱼,N.

编辑|Meng

排版|yq




【参考文献】


• Cacioppo, J., & Berntson, G. (1994). Relationship between attitudes and evaluative space: A critical review, with emphasis on the separability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substrate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15, 401–423. https://doi.org/10.1037//0033-2909.115.3.401


• DeVon, H. A., Block, M. E., Moyle-Wright, P., Ernst, D. M., Hayden, S. J., Lazzara, D. J., Savoy, S. M., & Kostas-Polston, E. (2007). A psychometric toolbox for testing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Journal of Nursing Scholarship, 39(2), 155–164. https://doi.org/10.1111/j.1547- 5069.2007.00161.x


• Kwok, D. K., & Wu, J. (2015).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sexual minorities in Hong Kong: Implications for mental health.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Psychiatry, 27(5), 444–454. https://doi.org/10.3109/09540261.2015.1083950


• Norris, C. J., Gollan, J., Berntson, G. G., & Cacioppo, J. T. (2010). The current status of research on the structure of evaluative space. Biological Psychology, 84(3), 422–436. https://doi.org/10.1016/j.biopsycho.2010.03.011


• 郭凌风, 方世新, 王国强, & 刘文利. (2021). 群际接触干预同性恋态度研究:出柜时机的影 响与生理性别差异.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9(05), 897-902+909. https://doi.org/10.16128/j.cnki.1005-3611.2021.05.002


• 高承海 & 万明钢. (2018). 群际接触减少偏见的机制:一项整合的研究. 心理科学, 41(04), 922–928. https://doi.org/10.16719/j.cnki.1671-6981.20180424


上下滑动阅读





防走丢,让我们不再失联

这些同语的社媒平台账号你都关注了吗~

微博:同语CommonLanguage

豆瓣:同语豆瓣mini号




微信小号:同语Ⅲ


关注防走丢~




相关阅读


当人们提及拉拉时,哪些说法、哪些形容、

哪些论述会让你血压飙升?|姬姬喳喳①

1

“你要是男的就好了”

以同志的多元视角去解读社会|

拉拉社区历史人物故事④

2

社会歧视带来的痛苦,只有靠改变它才能排解。

每一个声音都应该被听见|

2022中国多元性别权益大事记(下)

3

每个人能应有平等的权利爱自己爱的人、做自己想做的工作、追求自己的理想,而不是因为性/别受到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