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学速递 Vol.11|拉拉“床死”了?不确定,再看看

同小语 同语II



欢迎关注青言专栏

酷学速递——

The Big Queer Theory & Review


本栏目将定期从性/别主题的学术期刊中,抓取最新的、反映本土经验的人文社科领域研究。


每期,我们将会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汇编,整理相关研究的内容与方法,期待与性/别研究者或兴趣者共同分享相关研究的选题与操作方法。我们也欢迎大家提供感兴趣的议题,分享交叉性话题下的独特经验


上期酷学速递从媒介、消费视角对女同性恋欲望景观进行了讨论,包括女同性行为及其视觉再现、女同色情制品市场与异性恋霸权、男性凝视等诸多话题。

酷学速递Vol.10 | lesbian的欲望景观:媒介再现与色/情消费


本期推送,我们仍然聚焦女同性恋的性与性行为,讨论女同性行为研究中长久以来存在的一个“迷思”——女同是不是容易“床死”?“床死”到底是什么?


本期主题

女同性恋床死:

性别社会化理论视角 VS 后现代主义视角


核心问题

什么是女同性恋“床死”?


女同性恋是不是比异性恋女性更容易“床死”?


性别社会化理论和后现代主义分别是如何看待女同“床死”的?



01

性别社会化理论视角下的

女同“床死”


《论女同性恋“床死”:基于广义精确匹配方法比较女同性恋和异性恋女性的性行为及性满意度》

Debunking Lesbian Bed Death: Using Coarsened Exact Matching to Compare Sexual Practices and Satisfaction of Lesbian and Heterosexual Women 


[作者]

David A. Frederick, Brian Joseph Gillespie, Janet Lever, Vincent Berardi, Justin R. Garcia


[关键词]

性满意度;性取向;女同性恋;亲密关系;广义精确匹配方法

Sexual Satisfaction; Sexual Orientation; Lesbian Women; Close Relationships; Coarsened Exact Matching


“床死,但不一定”


对于现实生活中的女同性恋性行为,学界长期以来存在这样一个迷思:“女同性恋是否性爱频率比异性恋女性低?”;而性爱频率骤然减少的现象,便戏谑地被称为“床死”——它甚至在维基百科(Wikipedia)上拥有自己的词条;而其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983年Blumstein和Schwartz的著作《美式伴侣:钱,工作,性》(American Couples: Money, Work, Sex)。那时的调查已经发现,女同性恋伴侣之间发生性行为的频率远低于男同性恋伴侣、已婚或同居的异性恋伴侣;且在一起两年之后,其性行为频率减少的幅度会更大。



然而事实上,在具体比较异性恋女性和女同性恋女性的性生活时,还存在需要加以讨论、但并未在既往研究中详细展开的问题:性行为的多样性、性时长、情绪变化、对话、性高潮、性满意度


本研究便基于「广义精确匹配方法[1]」对以上问题加以考察,分成5个研究问题(Research Question)——考察多样性行为及特定性行为(Examining Acts of Sexual Variety and Specific Sexual Acts)、考察情绪情境和对话调情(Examining Mood Setting and Sexual Communication)、考察性行为频率(Examining Sexual Frequencies)、考察性满意度(Examining Sexual Satisfaction),揭露女同性恋“床死”之谜。


图源:电影《艳子》


研究发现,女同性恋在床上的温存行为(lesbian bed intimacies)对于女同性恋的性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与异性恋女性相比,女同性恋伴侣会更多开展浪漫约会,并注重与亲密、情感相关的行为,如轻柔的亲吻、深情的拥吻、对彼此说“我爱你”;与此同时,ta们也更倾向于用手刺激阴部和使用性玩具,进行和接受oral sex的次数也更多,每次性的时长也更久,性高潮的次数也更多。


通过以上结论不难看出,认为女同性恋在性生活上近乎“床死”的说法是有待商榷的,情绪、时长、对话、高潮、多样性行为等因素都为女同性恋的性生活带来美妙的体验。



广义精确匹配方法


[1] 简单来说,广义精确匹配方法是在精确匹配之前,会根据不同的协变量进行分层,然后通过这些层进行精确匹配,从而减少偏差、增强可比性。




02

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

女同“床死”


《从后石墙运动走到后现代主义的女同性恋性行为:在实践中认识“女同性恋床死”的概念》

Lesbian Sexuality Post-Stonewall to Post-Modernism: Putting the “Lesbian Bed Death” Concept to Bed


[作者]

Suzanne Iasenza


[关键词]

性行为;女同性恋;床死;性别社会化;后现代主义

Sexuality; Lesbian; Bed Death; Gender Socialization; Postmodernism


“床死,但分人”


那么“床死”究竟是什么?在过去的数年间,与女同性恋性欲及性行为相关的概念主要是基于性别社会化理论加以定义的。但性别社会化理论导向之下,女同性恋的经历常常被简单化和本质化;至于“什么是女同性恋‘床死’?”,这一问题也颇具争议。


作者Iasenza本人作为一名性理疗师,比较关注女同性恋床死在女同性恋情境中的普遍性和具体表现;基于此,Iasenza从批判的视角,提出了一些与上一篇文章不同的看法:她首先回顾了与性理疗有关的研究文献,指出性别社会化理论在解释女同性恋性行为方面具有局限性,并认为要用后现代主义的性与性别观来看待女同性恋“床死”。


首先,用性别社会化理论来解释女同性恋床死具有局限性。其主要原因在于该理论认为女同性恋之间的伴侣关系与女性社会化面临的困境有关,如相较于男性,女性被认为拥有更为流动的性向、拥有更低的性需求、更喜欢生殖器以外的触碰、在关系中更为亲密。



虽然这些结论“正常化”了女同性行为,将其视为人类行为的“正常”变量(normal variant),然而这种基于性别社会化理论视角的分析,仍然将性别视为性行为的核心要素。诚然,社会性别脚本的确对女同性行为有较大影响,但问题是,性别社会化理论认为这套脚本会以同样方式影响全世界女同性恋。于是个体经历、家庭、人际交往对个体性生活的影响,以及不同群体内部在种族、宗教、年龄、阶级、残障、政治立场等方面的差异,在一套泛化的脚本面前统统被略去了。


除此之外,其实女性本身也不会完全遵守这套社会脚本,在某些伴侣关系中,性别角色的一致性和不一致性比性别维度更重要(Iasenza, 2000: 62)。随后,作者分别从社会语境(Social Context)、家庭语境(Familial Context)、社交语境(Interpersonal Context)、心理语境(Intrapsychic Context)、理疗语境(Therapy Context)五方面详细展开,并结合两个案例加以分析,从而说明:床死这件事儿,还真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FingerOut出品《闭柜员的私人拉手册》,一位社群伙伴结合自己擅长的漫画与对女同性恋生活的私人体验,写了一本自己的拉拉手册。不论是个人身份认同探索的心路历程,还是关于出柜的真实故事,拉拉的生活需要被更多地看见与讨论


而后现代主义的思维方式则可以打开床死的“格局”。后现代主义的性别理论主张流动的性与性别观,摒弃二元的认同划分(如异性恋/同性恋、男人/女人、男性气质/女性气质),认为性别角色的一致性和个体的性别体验在女性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甚至可能随着时间变化同一主体身上的性别感受也会发生变化。这样看来,原本基于性别加以定义的女同性恋床死,其实可能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包括但不过于强调性别脚本对个体生命体验的影响。


本文虽然也是在谈论女同性恋“床死”,但与带有性别社会化理论色彩的上一篇文章相比,其笔触对性别社会化理论的解构、对后现代主义性别理论的探讨,字字珠玑,耐人寻味。




欲知详情,

欢迎参考文末文献列表

查找全文~



JOIN US


如果你对本土的性与性别研究感兴趣,

但在知网搜不到想看的文献?


如果你面对一长串reading list,

拖延症发作总是读不完


如果你正在阅读相关研究,

并且想结识在研究兴趣上契合的同好nerds


……


欢迎加入“酷学驿站”,一个良好的研究交流平台等你来!更有同好伙伴们敦促你完成你的阅读KPI,让你读文献再也不孤(拖)单(延)!


这里欢迎你分享并讨论与本土相关的多元性别学术热点话题,研究领域可以是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文学、艺术、心理学、医学、性别研究、文化研究等不同学科。


我们鼓励群内的小伙伴踊跃发言并定期将在读文献分享到群共享文献池中。


友情提示:潜水可能会被野生TA无情地踢出群哦~


 如果想更深度参与青言项目,我们会在驿站伙伴中招募朋辈写手团队,为【酷学速递】栏目供稿,届时更有青言精美周边等你来拿。



请扫描二维码填写报名表

通过初筛后,

小助手会联系您入群~



文献列表(按本文发布顺序):


1. Frederick, D. A., Gillespie, B. J., Lever, J., Berardi, V., & Garcia, J. R. (2021). Debunking lesbian bed death: Using coarsened exact matching to compare sexual practices and satisfaction of lesbian and heterosexual women. 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 50(8), 3601-3619.

https://pure.rug.nl/ws/files/198830305/Frederick2021_Article_DebunkingLesbianBedDeathUsingC.pdf


2. lesbian bed death在维基百科上的定义:https://en.wikipedia.org/wiki/Lesbian_bed_death


3. Blumstein P. & Schwartz P. (1983). American couples : money work sex (1st ed.). Morrow. http://catalog.hathitrust.org/api/volumes/oclc/9990880.html.


4. Iasenza, S. (2000). Lesbian sexuality post-Stonewall to post-modernism: Putting the “lesbian bed death” concept to bed. Journal of Sex Education and Therapy, 25(1), 59-69.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pdf/10.1080/01614576.2000.11074330?casa_token=F73OAdHP-_IAAAAA:86F6Z9MnWUQLBveyA5pQkiLxHdBpmH9dCpNQnljskElJAaSd4aSHjn_NtuCqT_c_7PgF66YGQ82y



作者|fredie

编排|浣熊、Meng




相关阅读


酷学速递Vol.10 | lesbian的欲望景观:

媒介再现与色/情消费

1

welcome to lesbianhub!

酷学速递 Vol.08|台上酷儿一分钟,台下“直女”十年功

2

从超女到青你,中国电视传媒中酷儿呈现演变

酷学速递Vol.03 | 为什么选同性匹配模式,

还是会刷到直男/直女?Tinder人类学告诉你!

3

多元性别群体如何“驯服”约会软件?



想了解更多前沿的多元性/别研究,

请点击“阅读原文”

关注我们的「酷学速递」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