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Fredie、竹子
编辑|Meng
排版|小金
封面 | 网络
欢迎来到青言新栏目!
本栏目将定期从性/别主题的学术期刊中,抓取最新的、反映本土经验的人文社科领域研究。
每期,我们将会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汇编,整理相关研究的内容与方法,期待与性/别研究者或兴趣者共同分享相关研究的选题与操作方法。我们也欢迎大家提供感兴趣的议题,分享交叉性话题下的独特经验。
哲学家、性别理论研究者Judith Butler |图源:网络
很难找到一个理论具有和Judith Butler “性别表演”(Gender Performativity)理论一样惊人的生命力量;无论是在对边缘性身份进行思考时、还是在异性恋霸权的社会里遭受折磨与痛苦时,对于酷儿们来说,似乎都可以从“性别表演”中找到“酷”之力。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在讨论它,而事实上,每一次讨论都意义重大。
【性别表演(Gender Performativity)】
“性别表演”又译为“性别操演”,由女性主义哲学家朱迪斯·巴特勒Judith Butler在其著作《性别麻烦》(Gender Trouble)中提出。
该理论认为,出生时的性别身份并不能决定人的性别表现;人们是在后天习得某种特定方式的行为,在模仿与重复性展演的过程中越发贴近被指派的性别角色,进而融入社会。性别的本质是行为、是表演,展现在走路、交谈、穿着等个体行为举止的方方面面。因此,个体被社会认知的性别其实只是一种用以迎合社会期许的表演而已,它无从展现和表达个体真正的性别身份。
“性别表演”也是近期酷学驿站讨论中的热频词,伙伴们就电视传媒和家庭场域中“性别表演”的呈现进行了热烈探讨。
酷学速递Vol.08和Vol.09两期,将围绕本主题分享相关研究,分别探究电视传媒与家庭场域中的酷儿“表演”。希望由此呈现出当代中国酷儿所身处的性别表演困境,并关注觉醒酷儿与社会现实之间与日俱增的张力。
▼
本期探讨的主题是
酷儿“表演”:在电视传媒文本里的呈现
电视传媒文本中的中国酷儿表演,
有哪些具体表现和现实张力?
看起来像酷儿的明星到底是不是酷儿,
真实的酷儿处境如何?
……
《可以酷儿,绝非女同:歌唱类真人秀节目
〈超级女声〉十年回顾》
Queer, yet never lesbian: a ten-year look back at the reality TV singing competition show Super Voice Girl
[作者]
赵婧
ZHAO Jamie Jing
[关键词]
女同性恋; 本真性; 酷儿明星; 真人秀; 《超级女声》
lesbian; authenticity; queer stardom; reality TV; Super Voice Girl
酷儿噱头一用就是十年——
《超级女声》,大陆选秀节目套路的滥觞
本文考察了大陆选秀节目的鼻祖——也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歌唱类真人秀节目——《超级女声》(SVG),对其中的酷儿女明星开展个案研究。通过仔细检视《超级女声》过去十年构建酷儿明星形象时一以贯之的“文化-电视”技术及混合模式(cultural-televisual techniques and hybridized formats),研究发现,《超级女声》系列节目呈现出一种中国大陆同类型节目特有的“酷儿轰动效应”(queer sensationalism):ta们在真人秀中往往以酷儿形象示人,但这种“表演” 无关指涉明星自身认同的性与性别身份。也就是说, “酷帅”的酷儿女性形象只是一种附着在ta们身体上的角色设定;看上去像女同性恋的女明星从来都不一定是女同性恋。明星在台上表演酷儿的同时,节目则坚决捍卫ta们在台下私生活中的“真”异性恋推定。
李宇春(左二)|图源:网络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超级女声》所呈现出的这种高度商业化、去女同性恋化的酷儿流行文化,是商业利益、政治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因素多方斡旋的产物,从而使得该节目“富贵险中求”:能与当代中国的文化、经济和意识形态兼容、得以存续与发展;更是在大环境中编织出了一套自己的话语,虽显委婉,却传达着中国酷儿的声音。
《像假小子一样:在2010年以来的中国电视节目中》
Doing it Like a Tomboy on Post-2010 Chinese TV
[作者]
赵婧
ZHAO Jamie Jing
[关键词]
中国电视节目;女性的男性气质;女同性恋;假小子主义;T [1]
Chinese TV; female masculinity; lesbianism; tomboyism; T
[1]这里的T是女同性恋群体内部的话语,指的是在性别表演上具有强烈男性气质的女性同性恋者。
流行文化中「T」的肉身存在被降格为
一些与性取向无涉的时尚符号
摹状《超级女声》“十年爱用好物”酷儿噱头之后,Jamie Zhao又进一步考察了2010年以来中国电视节目中呈现的“假小子”(tomboy)形象:《我是歌手》的歌王韩红、“最帅中国飞行员”宋寅、《青春有你2》的刘雨昕……超越性别规范的酷儿形象正日益成为中国青年性别表达的重要面向,“假小子”这种超越性别规范的性别表演更是几乎由现象成为一种主义。
通过对2010年以来中国大陆电视节目中“假小子”形象的考察,本文发现,它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对女性形象的想象和异性恋规范对女性的期望。然而,随着女权主义和酷儿文化的深入发展,当代中国大陆电视上的“假小子”形象对异性恋正统主义的父权社会的撼动力量将削弱。具体而言,在2010年以来的中国社会和娱乐文化中,虽然青年女性越来越能接受女性身上的男性气质(masculinity),但电视上流行的“假小子主义”(tomboyism)与作为性别认同身份的 T 之间存在着令人不安的脱节:粉丝们一边为“假小子爱豆”买单,一边轰轰烈烈开展“打铁( T )行动”,讽刺至极。
在活动中被起哄戴上长发假发的刘雨昕|
图源:《青春有你2》
从更根本的意义上来说,青年女性对“假小子”形象叶公好龙的情感态度事实上反映的是中国新兴的女性主义媒体文化某种“有毒的”特质:女性“男性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对女性的传统想象与期待,但这种表达与实践不仅无益于女性跳出异性恋正统主义和父权框架,构建自主的话语,甚至还会进一步压缩中国酷儿的话语空间。
《“中性”感视角下看跨地区华人酷儿明星》
Approaching transnational Chinese queer stardom as zhongxing (‘neutral sex/gender’) sensibility
[作者]
李卓贤
Li Eva Cheuk-yin
[关键词]
中国流行文化;雌雄同体;酷儿明星;李宇春
Chinese popular culture; androgyny; queer stardom; Chris Lee
"中性"的暧昧含义
让它被概念化为一种非本质主义的‘感觉’,
是流窜于诸多话语体系中无法被固化的符号、价值、实践与浮现中的情绪
女性酷儿明星不仅活跃在大陆地区,千禧年以来,在港澳台地区的流行文化中也涌现出一代女性酷儿偶像,至今拥有众多拥趸。她们被形容为“中性”的,即“中性性别”,用来指称其超越二元性别规范或模糊了二元性别界限的性别表演。
以此为基础,本文旨在探究酷儿明星的出现及其社会文化含义。从“中性”一词的谱系及其历史意义出发,文章反思了英美酷儿理论,指出“中性”一词比英语中常用的“雌雄同体”(androgyny)更适合描述超越性别规范的性与性别及其相关现象。另外,文章将“中性”概念化为一种风气、一种“感”(sensibility),指向一种非身份范畴、非性实践意义上的跨越界限的状态。它是(性别界限)模糊的,但也被逐渐固定下来、塑造为具体的体现形式,追求个性和“做真实的自己”(reflexive authenticity),以及一种新兴的“酷儿感”(queer feeling)。
可以说,“中性感”这一概念是透视中国本土酷儿现象的重要窗口,具有无限潜力——从“中性感”中,我们可以看到东亚华人社会性与性别认知的轮廓是如何变化的、反抗异性恋正统主义的可能性在哪、中国酷儿的力量何在。
▲
欲知详情,
欢迎参考文末文献列表
查找全文~
————————— JOIN US —————————
如果你对本土的性与性别研究感兴趣,
但在知网搜不到想看的文献?
如果你面对一长串reading list,
却拖延症发作总是读不完?
如果你正在阅读相关研究,
并且想结识在研究兴趣上契合的同好nerds?
……
欢迎加入“酷学驿站”,一个良好的研究交流平台等你来!更有同好伙伴们敦促你完成你的阅读KPI,让你读文献再也不孤(拖)单(延)!
这里欢迎你分享并讨论与本土相关的多元性别学术热点话题,研究领域可以是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文学、艺术、心理学、医学、性别研究、文化研究等不同学科。
我们鼓励群内的小伙伴踊跃发言并定期将在读文献分享到群共享文献池中。
友情提示:潜水可能会被野生TA无情地踢出群哦~
如果想更深度参与青言项目,我们会在驿站伙伴中招募朋辈写手团队,为【酷学速递】栏目供稿,届时更有青言精美周边等你来拿!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报名表。
通过初筛后,小助手会联系您入群~
文献列表(按本文发布顺序):
1. Zhao, J. J. (2018). Queer, yet never lesbian: A ten-year look back at the reality TV singing competition show Super Voice Girl. Celebrity Studies, 9(4), 470-486.
https://doi.org/10.1080/19392397.2018.1508957
2. Zhao, J. J.(2021). Doing it like a tomboy on post-2010 Chinese TV. Communication, Culture and Critique, tcab053. https://doi.org/10.1093/ccc/tcab053
3. Li, E. C-Y.(2015). Approaching transnational Chinese queer stardom as zhongxing (‘neutral sex/gender’) sensibility. East Asian Journal of Popular Culture, 1(1), 75-95. https://doi.org/10.1386/eapc.1.1.75_1
相关阅读
嗑学姬本点|女团选秀还是CP恋综?打开
《浪姐3》的正确方式
1
我们愿意注视、愿意探秘女性之间曲折幽微的感情。
酷学速递 Vol.01 | 离散与聚合:酷儿女性何以为“家”?
2
“出国”现已加入“好同性恋”套餐......
另有本土研究等你发现!
酷学速递 Vol.5 | 什么是酷儿:认同、反叛与自我超越
3
有多“酷”才算“酷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