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回答2020: 1500位性/别少数者的受教育经历|酷学会回顾07

青言计划 同语

上期推送我们回顾了酷学会上发布的个人研究在日中国LGBT身份流动与认知:从传统文化、跨国主义与线上媒体分析( 在亚洲最大LGBT酒吧街区,我做了5个月田野调查|酷学会回顾06 )。今天我们来看一份难得的大样本法律研究,探究在本土受教育语境下,性/别少数者在经历些什么。


「D舞台」

性/别少数者在受教育权实现中

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


作者:

《性/别少数者在受教育权实现中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

研究组


发言人:沈飞飞

(中国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人权法学硕士)


“暴力、歧视、冷漠、空白,

我们需要改变的还有很多很多。”


01

我们想研究什么?


作为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受教育权是所有人应当平等享有之权利,然而性/别少数者在其受教育权实现过程中却面临诸多挑战。在受教育过程中,ta们常常由于性/别身份遭受各种暴力和歧视,遗憾的是现行法律缺乏性别视角,难以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

 

我们尝试在既往研究基础上,从校园环境、校园暴力与欺凌、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性与性别平等教育四个具有代表性的角度 切入,分析性/别少数者在受教育权实现方面的现状和挑战,并结合现有法律政策体系,提出促进性/别少数者受教育权保障的建议与措施。主要包括:

 

  • 校园环境方面,从人际环境、物质环境与制度环境三个维度来进行评价;


  • 校园暴力与欺凌方面,提炼现象并提出对策,包括总体情况、类型、受教育阶段分布、负面影响、性别身份和性倾向分布、发生的微观因素、救济;


  • 平等的受教育权机会方面,研究其受损状况及对策,包括总体情况、性别身份分布、具体表现形式、原因、影响、救济;


  • 性与性别平等教育方面,研究其分化情况及对策,包括总体情况、开展方式及其问题、学生的诉求。


02

我们的研究方法&过程


从去年十月展开研究至酷学会发布,研究已进入报告设计阶段。前期,我们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选取非概率抽样 方法,将方便抽样、立意抽样、滚雪球抽样等策略相组合。调查过程中,结合线上问题和电话语音,通过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对性/别少数者在受教育权中面对的挑战开展一对一调查。此外,我们还请关注性/别少数的机构和社团协助转发问卷,在问卷填答者中寻找自愿接受进一步访谈的对象。


从2020年2月25日开放填写,一直到3月16日截止,在这20天的时间里收到了1693份问卷。在排除了顺性别异性恋学生以及不在大陆地区接受教育的性/别少数学生之后,我们获得了1501份有效问卷,并且对其中32人进行了访谈。




分析样本特征可知,这1501个人都是中国大陆在校学生,其中大部分是大学本科生,小初高、中专、研究生偶有分布。这样的结果受制于我们发布问卷的渠道,即请高校社团帮忙转发。根据问卷调查样本的籍贯分布,我们发现除港澳台地区外,其它省市皆有分布,不过主要集中于东部和中部地区,来自西北地区样本比较少。



上图显示了样本的性别身份和性取向分布情况,从中可以看出样本的性别和性取向分布相对比较多元。从性别构成看,顺性别者占了大多数,是85.74%;其ta的是数量比较少的跨性别者和其ta性别者。在1287份顺性别者的性倾向回答中,占比最高的是同性恋,其次是双性恋、泛性恋,以及比较低频的无性恋、不确定者,和其ta可能性取向身份。



最后,上图呈现了32个受访者的就读院校背景。在32个人中,有31个人遭受过校园暴力,13个人在平等受教育权上受到过歧视,30个人都或多或少接受过性与性别的教育。


03

研究显示了什么?


前面提到,我们将校园环境分为人际、物质和制度三个维度来探究。在人际环境中,我们询问了教职工和其ta学生对性/别少数群体的友好程度,1501人中,有一半认为教职工持中立态度。从访谈结果来看,这种感觉的出现是因为在学校中老师往往不会提及和讨论相关话题,或者大多数老师并不了解性/别少数,即便有的老师存在心理反感,也不会表现出明显的态度或倾向,学生因此不会感受到歧视。问卷数据也支撑了这些个体经验,将近一半的老师并不讨论LGBT相关话题或者不了解性/别少数,这在调查者看来,是一种漠视或不关心的态度。


除了“中立”之外,当下校园中老师对于性/别少数者的态度处于两极分化的状态,一些老师非常明显地恐同恐跨,另一些老师则尊重、支持、鼓励性/别少数学生。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学生的态度,69%的问卷填答者觉得学生对性/别少数者的态度比较友好。可以看出,在目前高校的人际环境中,相比老师,学生更能包容性/别少数学生。


在物质环境中,我们选取了性别友善厕所作为切入点。根据问卷调查结果,97%的填答者表示在学校没有性别友善厕所,只有2.8%的填答者说学校提供了性别友善厕所。这一点引起了我们的兴趣,进行了进一步访谈。但是,在访谈中我们发现,受访者提到的性别友善厕所也只是几个男女共用厕所或者供残疾人和母婴使用的第三卫生间,性别友善厕所的现状对性/别少数群体尤其是跨性别群体产生了困扰。


校园制度环境是指学校是否有禁止暴力和歧视以及反对歧视的机制体制。大部分学校目前并没有相关设置,仅有37%的填答者所在学校有相关规定,但是这部分只规定了防治校园暴力方面,没有涉及歧视问题。


再看校园暴力与欺凌的总体状况。在1501人中,248人遭受过校园暴力,主要形式是身体、语言、心理和性暴力。在校园暴力和性别认同及性取向分布中,跨性别群体遭受暴力的比例明显更高。



平等受教育机会受损的概况 是,1501人中,有35人中遭受过平等受教育权受损的情况,具体表现形式有三种:第一种是在入学或升学的时候遭遇不合理的区别对待,典型案例是939号受访者(1999年出生,顺性别女性,同性恋)曾在高考升学时因其性取向遭到歧视。其高中老师在其学籍档案中评价“该生系同性恋者,违背了社会道德,违背了学生应有的本分,道德沦丧”,这直接导致她在高考后、开学前,被目标大学进行道德审查,拒绝录取。第二种情况是遭受休学、退学、转学或开除,第三种情况是在学业评价上受到影响或不公平对待。

 

性与性别平等教育存在较为明显的失衡,从数据上,可以看到目前的相关教育情况是不乐观的。除了性与生殖健康等生理知识外,大多数填答者在性骚扰、性霸凌、多元性别平等等方面接受的教育处于空白阶段。性与性别平等教育在各个教育阶段的分布也处于失衡的状态。

 

04

我们的对策建议


基于以上大规模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我们提出如下建议,希望助力改善性/别少数学生受教育权保障情况:

关于治理校园暴力与欺凌 ——

  • 全面推进校园暴力与欺凌相关立法
  •   建构校园暴力与欺凌治理性/别视角
  • 提升教师等学校教职工对校园暴力和欺凌的处理水平
  • 加强学校心理咨询服务工作
  • 对于校园暴力与欺凌分受教育阶段、具体种类和遭受者身份进行治理

关于保障平等受教育机会实现 ——

  • 教育立法应纳入性别视角,命令禁止各教育阶段中基于性倾向、性别认同和性别表达的歧视
  • 建立和完善性别多元包容的校园管理制度,营造性别友善氛围
  • 完善救济制度,提供有效救济途径
  • 加强对学校教职工的性别知识培训

关于促进性与性别平等教育 ——

  • 应通过更具体、更有操作性的法律和政策保障和支持更好开展科学、全面的性与性别平等教育
  • 性与性别平等教育应在尊重生理发育的基础上进行有顺序的体系化教学
  • 开展性与性别平等教育中教与学和知识体系的研究,从理论准备和实践上保证教育教学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即时性
  • 调动家庭参与性与性别平等教育,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良好的舆论和观念


今天的回顾就到这里

感兴趣的伙伴还可以通过

“SOGIE研究”公众号

查看后续的报告发布


下一期,我们将综合两个发言

谈谈多元性别与性别/女权领域

在思维和行动上的互动

敬请关注!




您可能还想看:
一等奖!亲友会的家庭主义到公共领域|酷学会回顾01
大二就能做这么酷炫的性别研究?这届青年法律研究者不得了!|酷学会回顾02
毛毛姐们的变装短视频是否具有颠覆性?编码研究告诉你|酷学会回顾03
中国有几个单身拉拉,买得起生孩子的权利?|酷学会回顾04
“小蓝”和男同志群体,究竟谁驯化了谁?|酷学会回顾05
在亚洲最大LGBT酒吧街区,我做了5个月田野调查|酷学会回顾06


记录:白羊

撰文:窝窝头

排版:小狗

责任主编:C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