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做到多少共情?……‘知识的生产与研究者和研究对象的关系密不可分。’”
“收获了很多重要而且有趣的研究关注点”
“了解到了倡导研究这个概念。也突然意识到,自己不一定要去做一个理论研究。”
“总之回来大脑就是打鸡血的状态”
……
以上,是第一次青言共学活动结束之后,同学们分享的一些感触。由同语发起的“青言计划”,旨在通过线下共学、读书会、研究指导等形式,支持和促进有志于多元性别研究的青年学术学者的发展。
报名推送(青言招募 | 专家亲自指导我的多元性别研究?这是什么神仙计划!)发出后,我们收到了近40份报名申请,其中有17组进入了秋季的共学活动,通过4次共学和1次开题答辩的考验,最终有4组获得了导师一对一辅导的机会。
这学期,ta们将在导师指导下完成自己的研究课题,并进行成果发布。此外,本学期青言还计划展开一些可以面向更多伙伴参与的活动,感兴趣请保持关注哦~
在2019年秋冬的青言共学活动中,我们邀请了4位嘉宾,为同学们带来了多元性别倡导研究,研究方法,酷儿理论与性社会学等内容的分享。从本期开始,同语将推出三期回顾文章,梳理呈现共学中的精彩内容,分享给更多对多元性别研究感兴趣的伙伴。
第一期回顾将聚焦于“多元性别倡导研究”这一主题,精选了罗鸣老师的分享内容;罗鸣作为同语的研究员,参与和带领了多个多元性别倡导研究,在此次共学中,她与青言同学们分享了其中一部分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过程中的一些经验与反思。
01
倡导研究是什么?和其他类型的研究有何不同?
——研究可以怎样分类?
听到这个问题后,青言同学们举出了多种不同的分类方式,大部分是在理论研究的框架下的细分,也有同学提到了行动研究。其实,研究可以分为理论研究、行动研究、倡导研究。它们分别是什么意思呢?
理论研究(学术研究):运用理论去回应研究问题;
行动研究:行动者(也是研究者)为解决某一实际问题,或改进解决问题的方式所做的研究;
倡导研究:为社会倡导提供事实或策略的研究;
02
为什么做倡导研究?——发现倡导的契机
罗鸣介绍的第一个多元性别倡导研究是《中国女同(双)性恋者家庭暴力状况调查》(2009),那么,最初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研究呢?她回忆道,是因为当时社群看到了一些倡导的契机:从2000年开始,“反家暴”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进入公共视野之中。大家最熟悉的“童年阴影”,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正是在2001年上映的;而在这部剧上映的前一年(2000年),中国法学会成立了反家暴网络(研究中心),并在03年第一次提交《家庭暴力防治法》(建议稿)。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剧照
那么在中国的拉拉社群中,是否同样存在着家庭暴力的阴影,如果有的话又需要怎样的支持呢?在当时这个问题还没有被系统地关注过。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女同(双)性恋者家庭暴力状况调查》诞生了。共学中也分享了该调查的一些数据:
2010年《法制日报》关于该调查的一篇新闻稿【1】中,采访了反家暴领域的专家荣维毅,她说:“调查报告能让人们关注不同妇女的生存状况,意识到同性恋的存在及其所遭受的暴力。此外,该调查扩大了性别暴力的内涵,针对妇女的暴力,不仅是异性恋妇女会遭遇,需要社会支持,女同性恋也会遭遇,也需要社会支持。”这段话也许可以作为倡导研究如何服务于权益倡导的一个注脚。
03
“问卷”应该怎么“问”?
青言同学们提交的研究计划中,有许多提到想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但是,问卷的问题应该怎么问,需要好好思考。以上文提到的拉拉家暴研究为例,如果想要通过问卷了解“拉拉是否遭遇了家暴”,直接询问“你是否遭遇过来自家庭成员/伴侣的暴力”并不合适,因为被访者对“暴力”的理解可能是不同的。在本研究中,研究者把家庭暴力分解成了一系列具体行为(见下表),以尽量避免填写问卷时可能存在的误解,也使研究者可以更细致地考察拉拉面临的处境。
(青言回顾第三期会主要梳理研究方法部分的分享内容,这里只是简单提及,想要了解更多请持续关注哦~)
04
同语还做过哪些倡导研究?
共学中,罗鸣与同学们分享了她参与过的5个倡导研究的主要内容。篇幅所限,本文不展开详述,感兴趣的伙伴可以点击链接(同语给您拜年了!| 同语研究报告大礼包倾情巨献),或在我们的官网(www.tongyulala.org)上浏览相关内容。
本期回顾就到这里啦~接下来两期回顾的主题分别是“酷儿理论与性社会学”,“社会研究方法”,将在接下来的两周陆续发出,欢迎持续关注青言计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链接:
【1】 我国首份女同性恋家暴调查:多数沉默泪水涟涟
http://www.chinadevelopmentbrief.org.cn/news-1472.html
你可能还想看
整理:N.;窝窝头
排版:实习生白羊
发送给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