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两会,全国人大放出一条未成年人权益保护领域的“大新闻”:
据悉,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今年将重点推进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和修改说明经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通过后,预计将提请2019年10月召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进行初次审议。“这次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修改是大修改,条文增加一倍,校园欺凌等问题在其中都有反映。”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社会事务室副主任刘新华说,同时还将研究修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与未成年人保护法修改同步进行。[1]
其实在去年两会提案回复中,教育部就承诺将“积极推动《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工作”,并准备在修订中完善三个部分的规定,“一是明确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机制,特别是牵头部门;二是增加“政府保护”章节,构建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三是突出对校园欺凌的预防处置,强化学生法治教育,健全规范的处置流程。”[2]
其中,防治校园欺凌是未成年人保护的重要内容,也是本次修订的三大重点内容之一。近年来,两会代表、各级政府和立法机关对这一问题有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行动。在同看两会(1)中我们已经提到,2018年教育部有12份提案答复函与防治校园欺凌相关。其实,自2016年到现在,政府在校园欺凌防治中投入了相当的资源,也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
但是,在各种通知和意见之外,最重要的问题还是在于顶层法律的设计,这也是2018年多份提案的重点。尽管规范性文件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学生欺凌事件的发生,但各种规范性文件中对于“欺凌”问题的认识不一致、主体责任规定不清晰、具体保护措施不细致,影响了对校园欺凌问题的准确研判和有效防治——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势在必行。 [3]
保护未成年人权益:
LGBT社群参与的空间都有啥?
那么,从法律政策倡导的角度看,我们可以怎样更好地保护LGBT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呢?下文将就校园欺凌、性教育、心理健康三个议题,分别介绍LGBT社群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倡导空间。
防治校园欺凌
同语2017年的校园性别暴力研究报告显示,在 1018 名调查对象中,78.2%的人表示(曾)在中学校园中遭遇过性别暴力,24.6% 的调查对象则会经常性地遭受某种形式的校园性别暴力,即校园性别欺凌。受暴学生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学业与人际关系都因此受到严重危害。而性与性别少数学生是校园性别暴力中的易受害群体。
本次修法正是一次改变的机会,我们可以积极推进并建议修订案在对于校园欺凌、校园暴力的定义中纳入基于性与性别的暴力,扩展校园暴力传统的定义与范围。
目前的规范性文件中是如何定义校园欺凌的呢?2017年教育部出台的《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中,将校园欺凌界定为“中小学生欺凌是发生在校园(包括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内外、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
以上定义虽然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但仍然是比较笼统的。良好的的反欺凌法律政策应当对“欺凌”有明确具体的定义,包括一个不完全列举的构成欺凌的行为列表,还应当对一些特殊群体(比如LGBT学生)做明示的列举,明确欺凌包括但不限于一些针对学生特性的行为,因为拥有这些特性的学生往往成为被欺凌的目标,并且提供示例。
也就是说,LGBT社群可以建议修改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在校园欺凌的定义上,将性别等(性别、性倾向、性别认同与表达等)纳入特殊列举的保护类别,在列举的行为列表中,纳入基于性与性别的暴力示例。
同时,对学生的法治教育也应该根据扩展后的定义进行,纳入对于LGBT未成年人的保护。在法律和政策层面,实现这一愿景或许没有那么遥远,毕竟2017年的两会提案答复函中,教育部就明确点出“将对欺凌和暴力进行明确界定,拟将性别视角纳入防治校园暴力教育重要内容”。
全面性教育&性别平等教育
未成年人仍处在心理和生理的成长期,需要科学的引导和关怀陪伴;长远来看,从政策法律层面保障全面的性教育(不仅仅提供关于生命、繁殖和性交的基本知识,而是涵盖了“性”的生物学、社会学以及心理学层面)和性/别平等教育,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支持系统,有助于减少基于性别的歧视与暴力,有利于LGBT未成年人的成长和发展。
因此,在性教育和性别平等教育中纳入SOGIE视角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北师大儿童性教育课题组编写的《珍爱生命》系列教材就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探索。课题组还于去年两会提交了《把性教育纳入我国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提案,建议确立性教育的课程地位,制定国家级性教育指导纲要,并从师资、监测、教材等各方面保障儿童性教育质量。教育部回应表示,性教育质量监测和人才培养已经在推进当中。在今年的两会中,也有多位代表委员建言“性别平等教育应全程全员”,并列举了广州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等优秀范例。[4]虽然目前建议在表述上仍将性别平等局限在男女平等,但我们可以呼吁将性别认同、性倾向、性别表达等也纳入“性别”定义,使性别平等教育对LGBT未成年人更加友善。
‖《珍爱生命》教材插图
青少年心理健康
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陈海仪提出应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建议本次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将学生心理健康检查和心理档案建立以制度的方式予以规范固定。[5]
通过对2018年提案的回复,可以看到党和政府正在积极推进建设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社会支持体系,开始尝试用社工理念为未成年人提供完善而专业的心理服务。[6]
那么,从LGBT社群角度出发,需要持续关注和推进的是对于“法律、心理、社工等专业力量”的在LGBT群体的专业知识的培训,特别是如何应对LGBT未成年人的心理危机。
2019年,同语将继续跟进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校园欺凌防治、全面性教育相关政策进展,也邀请屏幕前的你与我们共同关注。
无论是提案建议,还是一次点击,一条评论,都可以是我们参与倡导的方式。一起加油!
注:参考资料及相关链接(滑动查看喔)
[1] 未成年人保护法将迎来大修,新华网,2019-2-15
http://www.xinhuanet.com/legal/2019-02/15/c_1124121849.htm
[2] 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3139号(教育类311号)提案答复的函,http://www.moe.gov.cn/jyb_xxgk/xxgk_jyta/jyta_ddb/201902/t20190220_370441.html
[3]教育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7298号建议的答复,http://www.moe.gov.cn/jyb_xxgk/xxgk_jyta/jyta_zfs/201812/t20181217_363821.html
[4]代表委员建言:性别平等教育要全程全员,中国妇女报,2019-3-10
http://paper.cnwomen.com.cn/content/2019-03/10/057704.html
[5] 两会|明确学生心理健康检查常态化,信息时报,2019-3-11
http://www.sohu.com/a/300553744_120091004
[6] 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3139号(教育类311号)提案答复的函,http://www.moe.gov.cn/jyb_xxgk/xxgk_jyta/jyta_ddb/201902/t20190220_370441.html
撰稿:N.
信息整理:静涵,邹杨,N,书书,诗诗
编辑:2丹
前往“发现”-“看一看”浏览“朋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