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 | 彩虹校园·意识提升 行动起来

校园菌 同语




本文为同语《彩虹校园·青春实践》(2016年第一版)系列的第三篇——WoMen小组·从意识提升到行动。第一、二篇可点击“干货 | 彩虹校园·青年领导力计划”阅读~


案例概述

本案例重点关注WoMen小组的倡导与意识提升行动,为已有一定成员基础与活动经验,想进一步开展行动的社团提供参考和借鉴。迄今为止,WoMen小组开展的行动包括:“11·25反对性别暴力” 主题日校园行动,消除性别刻板印象的“Once Upon A Time”舞台剧,关于女院周边的露阴癖行为的调研行动。另外,WoMen小组在日常中也不乏电影放映、微信公众号推送高质量的文章等十分具有传播力与影响力的内容。


女院简介


中华女子学院是直属全国妇联的女子高校,中华女子学院本部人数大致4000人,男女比例1:100。学校开设有“人类性学”“女性健康与人生幸福”两门公共选修课,每次选课人数总会超出课容量的2到3倍,说明女院学生希望了解性与生殖健康知识,但学校的教学设置难以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性别与社会发展学院(简称“性社学院”)的一些专业下开设了性与性别相关的专业课,如社会学专业开设了“性社会学”、女性学专业开设“性与社会”“性别与健康”,社会工作专业开设“医务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等等,因此性社学院整体对性相关议题接纳度较高,WoMen小组内有53%的成员便来自该学院。同时,性社学院也有很多老师关注多元性别,且支持学生研讨、参与性与性别类的议题与活动。女院校园内整体对多元性别认知度较高,女性对性和性自主权认知亦然。


WoMen小组简介

 

中华女子学院的WoMen小组成立于2015年4月,是一个关注性与性别议题的学生社团


WoMen小组每月定期举行讲座、分享沙龙或参与式工作坊,致力于提升组员的性别意识,激发青年女性的主体性和行动力。小组讨论议题涉及女权、性权及多元性别等诸多敏感议题,至今没有向校方公开身份,但已经获得某些老师的知情和支持。


小组成员向老师讲解宣传手册和传单相关的知识


小组成员举着写有“1125反对性别暴力”的牌子在校园里做倡导


2015年成立以来,WoMen小组逐渐从小型工作坊拓展到校园性活动。在11·25反性别暴力日当天,WoMen小组的成员妆扮成受伤的女性,在校园和街头派发性别暴力的科普资料,向女院师生与公众宣讲关于性别暴力的知识。在12月底女院性别与社会发展学院的新年晚会上,WoMen小组编排了一出舞台剧“Once Upon A Time”,剧中改变了传统童话剧“王子救公主”的情节套路,破除了人们对女性的刻板印象。


舞台剧海报


WoMen小组还进行了一项关于校园周边环境安全的调研项目。在线上征集当事人,访谈了超过五十名曾经在校园周边遭遇过露阴癖的女院学生,由此撰写出调研报告,并制作了《WoMen有话说》专题视频。促使校方、辖区派出所、社区等各方了解到女院周边安全环境的真实状况,争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从根本上解决女院周边频现露阴癖的问题。最终,WoMen小组通过一名学生代表向女院第四次学生代表大会提交了提案,向学校反映了这一问题,并提出校门口露阴癖高发路段定时巡视、公寓加派人手、在校内开设关于如何应对露阴癖的讲座等建议。随后,学校保卫部对提案作出回复,并列出已落实和计划有效措施。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调研详细成果。



WoMen小组露阴癖科普小视频


多元性别校园倡导简介

倡导概念

倡导是指通过宣传、游说等活动,维护或提倡某些观念、态度和行为。关注政策、制度及其执行,并促进其改变的行动;为弱势群体发声,创造有利于性别多元接纳的社会环境。在国内,我们常见的主流倡导手法包括社会调研、政策建议、研讨会、立法提案以及内部咨商。倡导不仅指狭义的“政策倡导”。


具体到校园活动中,行动的目的主要是引起公众(师生)对性/别问题的重视、改变其态度和行为。例如2016年春季学期WoMen小组的三次行动(包括街头宣讲、舞台剧、调研)的目标便是促使女院内外人员改变以往对性别暴力的纵容和漠视的态度,消解人们固有的性别刻板印象,进而改变性别不平等的现象,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充当倡导者应当具备以下条件:具备组织、动员的能力和技巧,能够对社会问题进行分析,并对社会问题的干预有创新意识和独立见解。


倡导过程及行动计划

倡导是一个由若干任务组成的工作过程,包括:

1

确定倡导议题

针对什么社会问题进行倡导?

2

深入分析议题

在掌握相关信息的前提下,分析人们的观念、态度和社会政策;

3

确定倡导目标

倡导什么?要改变什么?有可能改变吗?(可用一个生动的口号概括倡导目标);

4

明确倡导对象

对谁进行倡导,要求其做什么?这是倡导的核心信息。

5

明确倡导主体

分析各相关群体的利益、立场、影响力、反应等,识别谁是主体、同盟、对手,如何结盟;

6

分析形势和倡导时机

明确信息渠道及采用的媒体策略,风险考虑。


一个倡导的行动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议题/问题分析(事实与数据);倡导目标;倡导对象,包括倡导主体、盟友;具体手法及活动;信息如何制作;时间表;经费估算;活动后评估(指标)。


重点提示


积极参与学校举办的活动

在每年11·25反性别暴力日时,以女性图书馆为首的女院的各单位和院系都会举办一些活动,例如论文比赛、明信片、环保袋设计比赛等等,WoMen小组在2015年11·25时以小组的名义向图书馆的明信片设计比赛投稿,最终获得了一等奖。


另外WoMen小组也利用性别与社会发展学院的新年晚会,申报了舞台剧,一方面是积极在官方活动中寻找空间,在老师面前树立形象,另一方面,由于性社学院的晚会要求大一新生全部参加,所以也为来年的招新奠定了人气。在晚会结束后,有大一新生主动找到WoMen小组的负责人,希望加入小组。


积极参与校方和院系主办的活动,可以为社团争取更多的发展空间,树立社团在老师面前的形象,增加师生对本社团的正确了解。这一举动对校方来说是善意的,能够为其留下较好的印象。另外校方举办活动往往经费充足,可为社团争取更多资源。


策划/准备环节

和很多行动一样,富于戏剧性的短暂行动背后,是在组织层面进行的大量细致而琐碎的准备工作。


1

提前敲定议题,留足时间做准备

在9月初开学时,WoMen小组已计划要在11·25反性别暴力日举办活动。同时也在学期初便确定要参与性社学院的新年晚会,便在10月底开始正式筹备。另外,撰写一出去性别童话的剧本是WoMen小组在2015年6月成立时,主创们便已开始构思的设想。



对于想要举办活动的小组,建议提早设计与策划,尤其是对于有一定风险性的公共空间行动。校园实际上是比街头更加监管严格、风险更大的场域。如果是在一些特定纪念日开展活动,如3月31日跨性别现身日,5月17日国际不再恐同日,11月25日反对性别暴力日等等,建议提前1-2月确定好开展活动的形式,需考虑到活动过程中的各种因素,以及所需要的设备和材料。如果是对突发热点事件进行倡导,也要考虑周到,此时的行动形式不宜过于复杂。


2

议题讨论与设计

WoMen小组的两次行动(舞台剧和反性别暴力行动)都一定程度上采用了艺术的手法,艺术手法在行动中既降低了行动的安全风险,也能够吸引媒体和公众的关注,其中的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创意。所谓“好”的创意,首先要形式新颖,具有视觉冲击力(魏伟,2012)。可以借鉴已有的活动创意,包括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或其他领域的优秀案例。也可以从流行文化中汲取灵感,运用人们熟悉的符号、话语和观念,不仅能够提高行动的动员和传播效果,还能够创造性地对运动诉求进行表达(Reed,2005)。


WoMen小组的日常工作坊和活动相辅相成。例如舞台剧剧本在编排时,经过了三次工作坊,第一次主题为“媒体中的性别”,让大家反思传统媒体对女性形象的建构,第二次则由多位成员提交了自己的剧本纲要,大家投票选出想演的剧本,第三次则对舞台剧演出要旨进行了培训。值得一提的是,时任WoMen小组统筹的三位同学都在BCome小组有过演出经验,因此舞台剧的排练完全是WoMen小组独立完成的。


问题与对策

舞台剧从排练到演出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突发的问题和状况,WoMen小组及时地对方案做了调整,最终使得舞台剧完整地呈现在师生面前。


演出舞台剧时经费有限,不能购置成套的服装。

策略:鉴于服装使用次数频繁,租用显然不是经济的方式,因此小组便自行购置原材料自行制作及借用组员的相似物品代替。

成员来自各院系,排练时间不好统一。

策略:初期由负责人收集成员日程表根据幕次分批排练,全员脱稿后再次通排。

舞台剧初审时,由于成员来自各院系无法全部到场。

策略:紧急录制了节目视频通过了初审。

院系晚会观众人数较少

策略:前期独立制作了海报及宣传链接,进行宣传。



媒体传播

反性别暴力行动和舞台剧除了在女院的上演提升了女院师生的多元性别意识之外,行动的独特价值和主要意义在于引起公众关注,创造社会舆论,为下一阶段综合运用其他倡导手法推动政策改变奠定基础。


媒体和传播技术的发展是街头行为艺术能够取效果得显著的关键因素新媒体,尤其是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对抗争行动事件的舆论建构、行为艺术手法的组织动员和具体实施,直至行动诉求的修正、扩散和传播都有着重要影响;活动的目的不是在现场坚持多久,有多少路人围观,而是重在现场做了活动(王曼,2012)。在街道等公共空间,比较重要的是有一张好的照片,然后可以传播出去,因为做倡导并不是只是影响当时当地的人,而是希望通过媒体,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件事。(魏伟,2012)


保护隐私与安全

学生在校园活动中相比社会活动有更大的脆弱性,但也由于议题的不同而风险程度各异。总的来说,以女性、性别为主题的活动,较之LGBT、多元性别而言,风险较小。想要举办校园活动的社团,建议对敏感活动进行包装,例如标语采用不敏感词汇,以“酷儿”代替“同志”,以“LGBT”代替“同性恋”,可以在之后的媒体传播中对这些术语加以解释。媒体传播时参与者尽量使用化名,必要时照片中不露脸。在校园活动中,如果遇到保安干扰,可以“课堂作业”、“社会实践”、“拍微电影”等名义自我保护。

文案整理/钟灵毓卿

编辑/Guk


点“阅读原文”看WoMen小组查看调研详细成果~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