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史 | Angel:永不言弃的女同网络平台搭建者

同语 同语

按:本文为同语《北京拉拉社区发展口述史·个人故事》系列的第16篇文章(本文访谈于2011年9月)。同语公众号于每周三推出一篇口述史中的个人故事,希望通过重要的事件与个体,呈现出拉拉运动的发展样貌,敬请关注与期待。



Angel,知名拉拉网站"拉拉后花园"站长,网络工程师。2005年其无意之中搭建的女同网络平台,没想到竟成长为国内最大的女同网站"拉拉后花园"。Angel与女同群体有不解之缘,用旁观者的目光见证了中国内地拉拉线上线下的活动历程,也用网络资源支持了拉拉社区运动。


当时这个群体是不可见的,是隐蔽的,相互沟通是困难的,我希望能帮助到这个群体来搭建一个网络上的一个平台。


我自己在做女同这个网站(注:拉拉后花园, bbs.lessky.com)之前,是一个个人站长,就是我也在做其他网站。然后,在2005年的时候,可能有一次机缘巧合,在网上看到了这些事(注:关于拉拉这个群体的),我忘了是在哪个论坛上,是在天涯还是在其他论坛上看过一个帖子之类的,就是讲到中国的拉拉有多少多少万。哇,我从来没有想象到居然有这么大的一个群体,却没有一个沟通的渠道,之前我从来没关注过,有那么一个想法,就去尝试了一下,就去弄了那么一个网站,也很简单,就放在那了,但我其实没有想到会做到现在这么大。最早的时候也不是以论坛的形式出现在大家的面前,我可能希望更多地是介绍这个群体,介绍这个文化,说这个起源,说中国的整个现状、分布,可能还有一些图片、电影这种资料的整理。


当时这个群体是不可见的,是隐蔽的,相互沟通是困难的,我希望能帮助这个群体来搭建一个网络上的平台,当时也没有合伙人,完全就自己。刚上线的时候,怎么讲,我觉得其实第一年都关注度不大,第一年只是说有人知道这个事,知道这个网站。2006年我个人觉得可能是个爆发点,有很多的拉拉网站如雨后春笋般都起来了,哦,那个爆发点我觉得或许是被我赶上了。


2005年的时候,当时最大的应该是阿拉岛(注:http://www.aladao.net)跟一个我不确定是沙龙还是俱乐部,拉拉俱乐部当时有一个服务是电影,就是收费电影,播放电影,可能是针对会员收费的,可能就是放一些拉拉相关的电影。我可能看一下他们的发展方向,或者发展模式。但其实作为我,作为站长来讲,我更多的性质是我对他们的挑战,我如何超过他们,就是对于做网站来讲可能就是竞争者一样,希望我自己比他更强一点,超越他们。


权益倡导应该是2008年的时候才在想这个事的,比方说主导社会的声音或者什么的,这些都在想,但是一直没有实施,我应该跟同语的闲或者其他人都聊过这些事,我觉得同语在这一块做的是比较的超前的。2008年那时候,拉拉后花园绝对是国内最大的,当时我想到,天天在网上做肯定是不行的,我一往国外看,国外有一些权益性的活动啊游行啊。中国游行不行,但是当时我看到了《les+》杂志,哎,我觉得这个好,这种载体可能比网络上的更可信,怎么讲,杂志有她独特的魅力。我就说,是不是可以跟杂志合作,当时我是主动地联系了les+,我忘了当时联系说做什么,反正是联系了,后来可能通过les+认识到了同语,然后跟同语再相互地了解,是这么一个过程。


好像那年情人节同语组织了一个在大街上送玫瑰的一个活动,我觉得这种走到生活中去是很好的一个争取更多的权益的一个方式吧。当时说如果有什么活动,我说我这边来组织人,可以去参加去支持,是这么一个情况,但具体的活动,好像也没有真正地实施起来。后来同语在拉拉后花园有一个专区,同语有什么活动,有什么看片会啊或者是之类的,就会在拉拉后花园发个帖子,组织大家去。


我其实愿意帮助同语更多地推广社会的声音,一直在尝试,但是从2009年开始就因为网站的事情(具体事件见下文)停下来了。我对于这种权益的活动一直贡献特别少,我唯一交流的就是北京的那家les+跟同语,其他的任何组织我都没有接触过,我觉得我就是在网络上的,幕后的。我看今年国家的那个趋势又有点开放了,我又可以好好地聊一下,因为毕竟我这个平台还是有很多很多的人。 


2007年2月14日,街头送花行动被《新京报》报道


我确实没有想到,但是你又不得不面对这个现实。当时网站就是整个断网,网站访问不了,但我没考虑过要放弃。

2007年的时候我们想把网站做得更大一点,我们论坛的一个版主,她愿意出一部分资金,出了几万块钱,因为当时我个人的资金也比较困难,我们就简单签了一个协议,就是合伙经营。但是后来,2009年那个事件(指网站被关停)之后呢,她也不太愿意了,我就把这部分钱全部退给她了,我遇到过钱的困难,但是确实是解决了。目前的资金是我个人出的,就是我个人垫支的,很多人劝过我说,比方说会员赞助啊,但是这块我觉得不太好,因为我自己毕竟身份特殊,我也不太想引起这方面的争论。


我觉得最大最大的困难还是2009年的那件事,政府不让你在国内开了,就只有那一次,是比较大的打击,但是我觉得它的伤害是毁灭性的。那种影响是比较长远的,对于网站来说是停滞, 没有特别的发展。我记得当时国内有一个所谓的网络什么什么行动(注:指2009年的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应该是2009年2月份,当时还抓了一个色情网站,判了终身监禁。(笑)反正有几千家网站都被不同方式地关停了,也公开名单了。但是后花园是那个信息产业部给我打电话,直接找到我,就说你低俗,不说你违法,也不说你色情,就说你低俗,必须关闭,没有任何理由。当时的压力不仅仅是来自这里,还有来自那个服务器托管商,通信部可能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如果这个商家不关闭我的话,商家会受到损害,可能就不能继续地对外营业,不能进行一些其他的正常的一些服务,所以说他也必须得关我。就是都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你怎么样你都得关。(注:本段提到的“信息产业部”“通信部”应均指工信部,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主要职责为:拟订实施行业规划、产业政策和标准;监测工业行业日常运行;推动重大技术装备发展和自主创新;管理通信业;指导推进信息化建设;协调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等。——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说实在的,那个时候我是没有心理准备的,因为那个时候正是发展的时候,会员每天发帖两万多,所以这是一个很恐怖的数字,因为天天我能看到这个数据,我就也特开心,就老在这么壮大。呃,我确实没有想到,但是你又不得不面对这个现实。当时网站就是整个断网,网站访问不了,但我没考虑过要放弃。闲当时帮我找过一些律师咨询过, 但是也没有什么结果, 正常途径好像是解决不了这个事情, 所以说我没办法, 只有转移到香港去,这几年服务器都在香港。当时应该是不超过1个月就对我们原来的用户进行开放了。当然,开也不是说跟原来一样地开,只是换了一个网址, 在小范围内部传播,就是说我们没有对外公开,就是不是向所有人公开,还是比较低调的,就是保守的方式。


今年在往国内搬,搬回来,在国内做,重新好好地做一做,因为毕竟有两年的时间没有好好去管理这个网站。像我,真的,再大的困难没有想过要放弃,而且包括网上有那种负面的声音,那种负面的帖子,我面对这个比较理性,像比如说闲,或者是我们论坛的那些版主,就是知道我身份的人,就是我觉得还不错,她们比较能理解我,因为她们也相信我的信誉。我觉得至少在她们的支持下我不会就轻易地就放弃。 


2009年的“拉拉后花园”论坛


社会在发生什么样的变革,其实拉拉也在发展。因为我们毕竟是在社会里面的,中国这个社会。

后花园现在活跃的大部分都是比较年轻的,我觉得这是一个变化,80后的都不来了,90后的都挤过来了,就是这种情况。可能是那些曾经活跃的80后都工作了,或者是确实结婚了,工作了。(笑)各种压力呗,上网时间,就是来后花园刷屏的时间少了。


她们(注:80后)会回来,但就是说,不活跃。她们可能会说“我好几年没来了”,她们时不时地会发个帖子,但是不活跃,不像以前,就天天在上面,就你上学的时候跟上班的时候可能完全不是一个状态。后花园毕竟比较特殊嘛,她如果不想让同事看到,或者不想让家人看到。我觉得80后(现在)不会那么轻易地表露情感,不会在网上到处地说啊,公开地说,不会了。但是她们可能会把拉拉后花园当成自己一个稳定的依靠的地方来放点儿东西,发点儿自己的内心世界想说的话。无论是好事儿啊,坏事儿啊,关于这方面的事儿她们可能会来说一说。


我觉得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她们(注:指80后)靠着这个平台累积了自己的一个圈子。因为很明显,2005年2006年的时候如果没什么网站的话,她们在qq上认识的人,或者别的地方认识的人,可能会比较少。就是有拉拉后花园这个平台,她们很快地认识到自己的朋友,再组织了自己的一个圈子,她们也不需要这儿。


但是有很稳定的一帮人,一帮70后或者更老的一帮人,她们很稳定。她们还是那么多人,但是她们一直还是在后花园,很固定地聊天,上来讨论一些事情。


90后这一帮人,就是发发照片,灌灌水,吵吵架啊,就是论坛上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她可能觉得这是一个好玩儿的,还没有认识到这是一个很严肃的事儿。


网上的人群其实很简单,讲拉拉的变迁就得看社会的变迁,我真觉得这就是一个小的社会。社会在发生什么样儿的变革,其实拉拉也在发展。因为我们毕竟是在社会里面的,中国这个社会。比方这些年所谓80后承受的压力,90后承受的压力,70后承受的压力,无论你是拉拉还是什么直人,你同样也是承受同样的压力。


就是70后,直人这块儿,80后刚出来的时候差距也挺大的,也闹得挺凶的嘛。但是你看,90后(出来的时候)虽然闹,但是闹到现在已经不怎么闹了,会接受了。当年主力军是70后,现在主力军是80后。80后我觉得会比70后更包容一点儿,我们看现在90后,就觉得我们当年经历过这一个阶段,可能就不愿意再去骂他们了,就更包容一点儿了。90后和00后我觉得都不会出现什么轰动,越来越已经没什么沟壑了。坎儿就出在我们这儿了,拉拉也一样。


但是我觉得90后真的是机会很好啊,各方面都很好啊。你想70后出国的机会就比较少,对吧?80后出国的机会变多了,90后现在不出过国好像就不好意思说自己上过学一样,他们出国留学好像就成为标配啊。我觉得就是这么一个过程,如果你出国再回来,带着你那些观念再回来,真的完全不一样。


“拉拉后花园”微博上的“TP乱乱谈”漫画节选


我觉得是我现在要做的最主要的一个事情,就是让社会发出更多的声音,就是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这个群体,不再是那种恐惧的或者是只言片语的一些描述。

我现在要讲更长远的目标的话,我是希望对于社会有影响。比方说,我希望大家提到拉拉或者是同性恋,不是怪异的或者是变态的,或者是有病的,或者是异类。我希望社会上能认为这个是一个常态,这是一种,另外一种情感,或者是另外一种人生。我觉得这是我现在要做的最主要的一个事情,就是让社会发出更多的声音,就是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这个群体,不再是那种恐惧的或者是只言片语的一些描述。


不仅仅是通过这个网站,我是希望通过更多的渠道来利用这个网站,交换到更多的资源、渠道,来告诉大量的人这么一个事情,是这样的一种方式。比如说,平面媒体也好,网络媒体也好,希望更多的地方有这种声音发出来,我觉得是希望后花园可以做更多这样的事情,然后我觉得这是社会责任的一种,需要承担的。


但是,我对社会发声得到的反馈并没有一个预期,而且短时间内不抱期望,我短时间内的目标还是说帮助大家解决现实问题,这是我现在最主要的目标。我不可能像任何人承诺说我们只要变得合法,就能公开,社会就能认可,这是不可能的,所以说后花园的,或者说我个人的想法就是解决眼前的问题。然后,解决了眼前的问题,我们再站在眼前的问题上再看未来。


这段时间其实我想了一些,比方说我会构建一个专门的拉拉的商家的一个平台,比方说如果你是针对拉拉服务的一些商家,比方说有那种酒吧,比方说我现在知道的那种专门的拉拉的摄影,拍婚纱的,所以说我觉得可以去搭建这么一个平台,让这些商家来添加他们的商户信息,拉拉可以到这个平台来,就可以找到这个群体的一些商户信息,这个可能是对这个群体的一些帮助吧。近期还有一个规划,我不知道这个对不对啊,我不确定这个正不正确,因为可能跟同志权益有冲突,因为我在网站上,至少我目前看来有百分之十的人有这个需求,就是形式婚姻这一块。因为网站2005年开始的时候,大部分的人是80后,我也是80后,所以我在做这个网站的时候,我也很热血,也没有想那么多,但是2006年走到现在,6年,6年我也快到30了,我相信跟这个网站一起成长起来的很多人都到30了。我看到很多人有这个需求,她们需要形式婚姻,所以说我可能搭建这么一个形式婚姻的平台,帮助他们,拉拉也好,或者GAY也好,因为好多GAY来拉拉后花园找形式婚姻的。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需求。我可能接下来会做的,就这两件事。这是我目前能想到的。


我也不指望说未来我会担多少责任,担多少事情,我只是觉得就是把我现在想到的做完。现在能做到的责任,能做到的事情,我就做。当然,其实我也有自己的希望,我希望自己的后花园能够收支平衡,啊,甚至说有,我觉得盈利不太可能,真的是不可能。比方说以后要是又遇到经济难题,那怎么办,我还是希望收支均衡,能很健康地发展,因为现在确实是不健康的,虽然说从表面上来看,是很健康的,但是从我内部来看,她是不健康的,因为你没有达到收支均衡,你这么多年没有任何收入。这些事我还没有想明白,但是,我希望是一个健康地,能长期地一个发展。没有了我,说得很实在,真的很实在,这个网站还能继续发展下去,我觉得这是我最理想的。


越来越多的高素质的人能理解这个群体,但是更多的老百姓,我现在抓出这帮人说,可能都敬而远之,可能觉得怪怪的。所以说对于中国这个运动,我是很失望的,我一直希望寻求改变,但是很难,而且是拉拉更困难,我觉得拉拉很少公开,确实不会公开,包括名人也好,她们一旦出了名,她们不会承认自己是同性恋。可能有些男生还会承认,像蔡康永,他可能会公开,但毕竟是台湾的那个社会,我觉得台湾可能也会自由一点,民主一点。在中国大陆这一块真的是问题太多了,我觉得需要咱们每一个人去不停地说说说说……,去教育市场也好,去教育社会也好,我觉得,反正我毕竟没有一个时间表,没有一个期望,也就是说我失去了信心,但是我还会一直去做,我是失去了信心,但是我没有失去耐心(笑)。


今天的“拉拉后花园”(www.lessky.com)




本文访谈于2011年9月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西厢桔子 / 整理 

Minnie、西厢桔子 / 访谈

艾琳 / 编辑



更多往期精彩内容,

请在公众号菜单栏中点击“同语出品” - “口述史”查看~

- 转载请注明出自同语 -